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获奖榜单揭晓
12月18日,2020“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在长三角路演中心落幕。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长三角地区20余所大学近1000名青年师生与设计师汇聚于千年古镇枫泾参与乡村振兴的设计大赛。这是一次00后前卫设计思潮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碰撞融合的全面展示,把画作在广袤土地上,把汗水滴在肥沃的泥土里。大赛共计吸引了300余个团队提交了设计作品。
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现场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黎而力,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邬斌,金山区副区长吴瑞弟,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李晋,东华大学副校长舒慧生,江南大学副校长张凌浩,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骆献跃,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原副校长何晓佑及长三角14所高校设计学院专家教授等出席活动。
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新乡村主义研究和实践基地”、“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乡村振兴设计研究实践基地”和“金山区乡村振兴青年人才联谊会”在现场揭牌。
长三角十四所设计院校的院长共同启动了“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教育联盟”。
大赛路演展示环节
入围决赛的设计作品逐一上台展示,大学生们运用图片、多媒体等展示手法,以路演的方式,将项目背景、现有问题、改造方向、设计主旨等一一阐述。
大赛颁奖环节
经过一上午的角逐,下午四组进入一等奖候选队伍又进行了设计作品的路演展示,并得到了评委会主席的总结点评。最终《山水乡愁》、《闲研逸学》获得乡村空间设计类一等奖;《张桥羊肉品牌设计》、《“丁义兴”牌枫泾丁蹄高端特色伴手礼包装设计》获得本土物产类一等奖。
一等奖获奖者
二等奖获奖者
三等奖获奖者
历时半年,乡村振兴“潮”起来
如何引入当代大学生、青年人才的设计思潮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设,一直是当地政府和各所院校所思考的课题。
今年6月,金山团区委、枫泾镇立足金山优势和实际,联合全国艺指委、行业协会、长三角地区高校,面向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以及青年设计师,共同发起2020“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让长三角青年力量助力村域综合规划整治、乡村文化品牌塑造,扎实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本届大赛“抛”出了金山区范围内19个有设计需求的乡村公共空间点位,包括村头小公园、村委会、农业研学基地、乡村游景区、农村一条埭等;首次设置了17个本土物产选题,如枫泾粽子品牌设计、农业合作社形象设计、亭林月饼品牌设计等,通过对乡村物产的品牌形象、包装系统等进行创新设计,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和乡风民俗。
而此次大赛的举办,一方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校外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助推了金山区一批基层公共空间的更新,“美颜”了一批金山区农产品的文创设计形象,用青年们的智慧与创意为乡村振兴的“土味”话题注入了一股“国潮”之风。
沉入田野,画出村民心中“最美”
设计不是“纸上作画”,而要充分沉入点位,倾听需求。自今年6月发布大赛信息以来,一批又一批拿着笔记本的大学生,或访问老农,或查看现场,或拍摄老建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计出符合点位需求的方案。
经过设计与打磨,最终13个设计方案进入了总决赛路演环节。来自上海东华大学的参赛团队“JJH pro”以“共生·共情”为题,为枫泾镇中洪村设计了中国农民画村互动游乐区及画村体验区。团队负责人介绍说,中国农民画村的核心是农民画,农民画的核心是农村人、农村物和农村生活。因此,他们将改造目的定位为“营造一片能够被国人再次热爱的空间”,并使国际艺术与中国农民画达到和谐共生关系。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信群在比赛评审阶段表示,乡村设计是一个对话、共生、影响的过程,必须兼顾政府、设计师、老百姓在想什么,慢慢地把审美扎到老百姓心里;乡村审美应该是自然“长”出来,未来将成为一种自觉。他认为,沪郊乡村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展现“海派乡村”“未来乡村”的特质,准确把握乡愁的走向。
“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大学生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大赛已在枫泾举办第二年。为什么举办这样的活动?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解释说:“枫泾这个千年古镇,这些年我们始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她。如何守护,我们就通过“更新和保护”的方式来进行。而“更新”的过程中,我们要突破传统的“包工头”式审美,希望汇聚更多的大学生和青年人才的智慧,通过‘挖掘美、设计美’,让学术成果从校园走向田园,‘种’下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