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届国潮创新生活服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六)
“Made in China”曾被贴上“代工”的标签,而如今,它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潮流符号。无论是深藏街巷的百年老字号,还是充满创新精神的当代艺术作品,在跨界结合中总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国潮,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诠释独一无二的东方时尚!此次国潮创新生活服饰设计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石狮市服饰产业设计孵化基地等多家单位承办,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艺逐(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一项重大赛事,目前已经完美落幕!接下来,为大家展示本次大赛创新组 市场潜力奖的部分获奖作品。
01
参赛选手:熊洁茹
作品名称:山几木·自由
作品简介:让每一个无名者,不再无名。国内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设计师,优秀的画师,但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总是少的,太多的设计师和画师,拥有着很好的想法和作品,但是他们只能在幕后做一个无名者,他们缺少一个展示的舞台,山几木希望,我们的品牌可以是国潮输出文化的地方,也可以是各位设计师们散发灵感光茫的地方。未来的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设计师联名诞生,让每一个无名者,不再无名。
02
参赛选手:王晓燕
作品名称:浮游物
作品简介:最深的回忆蓝色的水,干净的沙滩。现在海洋“浮游物”的增多也反映了对海洋保护的忽视。此次“浮游物”是以生活感受为灵感,创新再创造,呼吁节俭,反乱丢为主题的包袋设计。这次系列包包的主题围绕海洋污染上的“浮游物”这一话题展开。
03
参赛选手:刘珏汝
作品名称:双墩少女发簪
作品简介:该项设计采用远古时代的“飞梭”和“骨针”的结合设计。也是淮河流域先民生产中的实际工具,演变出的装饰发簪,是一种原始美学的风格,符合 7300 年前的文化特色和远古时代的审美观点。该设计采用现代工艺打磨,装饰着从安徽双墩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象形符号,其发簪头部刻有象征“云”,杆部刻画象征“田地”的符号,反映了祖先们的天人合一,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
04
参赛选手:吉悦
作品名称:介胄之魏
作品简介:本系列服装以北魏时期为历史文化背景,从军事和文化两个方面切入,以人物将士和云冈石窟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取素材并将其转化到服装中。在军事方面,通过研究将士的性格特点、服饰结构和日常习惯,得出串联整个服装系列的主结构;在文化方面以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为研究对象,提取中期石窟的壁画和雕塑上的纹样,例如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等,将提取元素进行二次设计,以图案的方式运用在服装中。介胄之魏——“介”, 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胄”,《说文解字》:“胄,兜鍪也。”,即头盔之意。介胄即铠甲和头盔。狭义表示战斗的王朝—魏,主要表达魏国的战斗精神。在制作技法上,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包括刺绣、皮雕、数码印花、热转印、珠绣等技法。色彩以红黑为主色调,设计将北魏时期的传统服饰与当下流行趋势相结合,设计出具有传统风韵的现代服装。
05
参赛选手:崔璨
作品名称:“新”片
作品简介:该设计以突出新旧相容,选用皮革、皮草、混纺面料,以蓝色系为基调,黄色和绿色为点缀色。将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与现代科技元素芯片相互融合,加入渐变和反光等科技感元素。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将掐丝这一工艺与服装包边工艺相融合,运用当代流行裁剪方法和廓形,表现出一种新时代的反复、创新融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产物相结合,打破传统服装款式改变服装结构创造出有艺术、有科技、有趣味的新美学国潮风格。促进国潮发展,风格更加的多元化发展。
06
参赛选手:邢云蕾
作品名称:水田·记忆
作品简介: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里,农民一直以来是国家的主要人群。水田衣又名百衲衣,是农耕社会里具有鲜明特色的服装形制之一,我们在本次设计中以水田衣为灵感。设计时利用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将不同类型和款式的单品解构之后衲在一起,古典与现代、完整与破碎。从而设计一系列全新的,符合人们对于个性化服装的要求与流行趁势当代水田衣。
07
参赛选手:王雨欣
作品名称:追忆
作品简介:“国潮”,对于这个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我来说,“国潮”就是将中国元素与潮流元素相结合,我设计的五幅画分别以京剧,凤凰,真龙,敦煌,景泰蓝为背景的,这些有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些是从古流传的神话,还有奇妙的画作,这些都是中国具有特色的代表作中的一些元素,希望人们能在繁华缭绕的花花世界慢下脚步,回望历史,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