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引入一批文创“网红”项目,松江这座古镇,静等一朵花开
有着百年历史的一幢幢古宅,
正悄然新生。
继6月底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故居、上海《申报》创始人史量才故居相继完成修缮、布展后,近年来刷遍网络的“小林漫画”也落子泗泾古镇,开出小林漫画阅读艺术空间。
自2017年5月启动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以来,千年泗泾古镇正在静等一朵花开。
修旧如旧,百年老宅换新颜
四水会波,故名泗泾。走过千年历史的泗泾,至今仍保留着跨河而桥、依河而街的江南传统水乡格局。2013年,经国家六部委评审认定,泗泾下塘村入选全国第一批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之一;2014年,又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泗泾下塘风貌区共有3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包括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建于明清时期、相连相通的程氏宅、管氏宅和孙士林宅“三宅”,丁蒋陆“新三宅”等。虽有两个国家级荣誉傍身,但相比于上海其他声名鹊起的古镇,泗泾古镇一度显得有些“落寞”。
其实早在2008年,泗泾镇就成立专门保护机构,对民居古宅、老旧危房等进行修缮。2017年5月,泗泾启动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工作。历时四年,位于古镇入口的“三宅”,坚持修旧如旧,如今已先后完成动迁、修缮和业态导入等工作,并被重新命名为“三宅又一生”。率先入驻古宅的“南村映雪”,就是古镇业态更新的样板。
2018年大调研期间,泗泾镇党委委员张晔在走访时得知,受松江第四中学初中部搬离的影响,加之所在的开江中路正在大修,新华书店泗泾店的经营遭受重创,希望能迁址9号线泗泾站附近。“何不到古镇去,做个特色书店?”张晔的提议,得到了新华书店的响应。2019年7月,新华书店文旅类实体门店——“南村映雪”,在修复后的管氏宅里开业。
斑驳的白墙上,“南村映雪”的店招简朴中透着雅趣。推开虚掩的木门,书香扑面而来。“‘南村’是元代文学家陶宗仪寓居泗泾的‘南村草堂’,‘映雪’则取自藏书家孙道明所建的‘映雪斋’。”对于古镇泗泾的人文历史,店员们个个信手拈来。
店如其名,两进两庭院的“南村映雪”,把诗词里的意境具象化成了一间书屋。徜徉其间,小轩窗上是飞檐翘角,四方天井之下,一地萤石杂青砖,入眼皆是江南水乡的唯美。“今年春节,尽管还在疫情防控期间,但每天的客流量都有三四百人。”店员告诉记者。
穿过“南村映雪”,管氏宅的第三进里,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创教学基地,团队挖掘泗泾古镇元素,创作出的“泗泾之纹”“泗泾之潮”等视觉识别设计,不少已转化成文创产品。
继续前行,沿河的骑楼街下,则是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高等研究院非遗实践基地,专注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泗泾十锦细锣鼓的传承。“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创作出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赋予流行性的作品来。”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罗敏说。
风花雪月,家门口的好去处
恰如“小林漫画”所说,“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微笑”,过去四年,泗泾古镇开发更新的节奏不算快,但也是耐得住寂寞、静候花开的四年。
臭豆腐摊、快餐连锁、酒吧饭馆……罗敏坦言,主动接洽的项目络绎不绝,但有“南村映雪”的珠玉在前,这些项目都被一一婉拒。“古镇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我们想象中的古镇,是古典的、高雅的、优美的、时尚的。”罗敏说,更重要的是,要让文化唱主角,让游客通过浸入式的体验,走进来、留下来。
对于项目的选择,泗泾古镇有着自己的一份正负面清单,喧闹嘈杂有污染的直接拒绝,与古镇气质相悖的不要,关起门来不对外开放的也不受欢迎。“我们现在集齐了‘风花雪月’。”指着烈日下的“三宅又一生”,罗敏笑着说,“古镇的更新,活化利用很关键,要让每一幢古宅都是可亲近、可阅读的。”
罗敏口中的“风花雪月”,就是古镇精心筛选出的四个样板商家。“风”是今年6月底落户蒋氏宅的“松风听音”,系由吴门琴派领衔打造的古琴文化艺术馆;“花”是今年7月入住丁氏宅的小林漫画“等一朵花开”阅读艺术空间;“雪”即“南村映雪”;“月”则是位于“三宅”程氏宅的“月栖华明”,是茶文化研究中心和乡音茶馆。
如果说新华书店变身“南村映雪”,是一次无心插柳,那么“小林漫画”的入驻,无疑是泗泾古镇的魅力使然,也是古镇精挑细选的结果。2020年8月的上海书展期间,泗泾镇邀请林帝浣到访古镇,著有《印·像: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的他,对泗泾古镇“一见钟情”,双方的合作也一拍即合。
从未到过泗泾的林帝浣,却对松江的典故如数家珍,欣然题下的“莼鲈之思,举杯勿迟”条幅,悬挂于老宅二楼的工作室里。
除了古镇的原生态和人文底蕴,罗敏说,打动小林的,还有丁氏宅周边有着“南村映雪”这些邻居。今年7月11日,“等一朵花开”如约而至,被古镇业态所吸引的林帝浣表示,“要将常来泗泾,变成常住泗泾”。
保持公共性,让每幢建筑敞开大门,成为一本可阅读的书。“等一朵花开”的三进空间里,既有小林漫画相关书籍和衍生品的展售,又有专业艺术设计类书店和茶水吧,还能邂逅小林漫画的原作手稿。
另一边,参与泗泾古镇保护和修复的上海交通大学则主动留了下来,在孙士林宅里开辟出建筑遗产保护教学实践基地,设立传统木构实验室,开展研究课题,成为历史建筑木构件检测、修复的基地。
除此之外,泗泾古镇在接下来的更新利用中,还将引入更多契合古镇气息的业态,包括精品民宿项目、民俗空间以及泗泾特色餐饮“广利粽子”“阿六汤团”“泗泾小笼”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泗泾古镇获评“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三宅又一生”文化文创综合体还被作为文物建筑焕发新生的成功案例,推荐至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