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侠

刘洋 博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2021-06-28 16:06:48



刘洋,博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湖南大学和同济大学,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与服务设计、地域文化创新设计、通用设计等。

2009年12月14日至15日,中日工业设计教育高峰论坛暨百利达工业设计研究班22周年纪念会在广东工业大学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举办。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多位资深教授、企业家和设计教育界翘楚为东莞的产业和设计界发展献上了一场关于工业设计的思想盛宴,增强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对设计与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资企业东莞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自1997至2007,连续十年为中国高校工业设计教师、学生和企业设计师免费提供研修培训,学员来自国内46所大学,累计240多名。如今他们都已成为中国设计与设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中一些学员已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和设计机构的领军人物。

《设计》: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连续十年为中国高校工业设计教师、学生和企业设计师免费提供研修培训,请介绍一下您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加入了这个研究班,当时您正在从事什么工作?

刘洋: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现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简称沈航)第一次参加百利达培训是2000年的第四期。1999年,时任沈航工业设计系主任高霁教授随同辽宁省组织的设计考察团赴日考察,通过日本设计协会,并经朱钟炎教授从中介绍,与百利达培训项目结缘,在2000年第一次派出两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班,学习反馈非常之好。2001年夏天,我作为沈航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教研室青年教师,很荣幸地成为百利达第五届培训班学员,开启了一次难忘的东莞夏日设计之旅。

从第四期至第十期,沈航先后有十几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加上沈阳理工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大学等院校参加培训的学员,百利达研究班在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撒下数十颗设计教育的种子,今日已在东北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蔚然成林。

《设计》:您所参加的那期研究班为期多长时间?课程设置和老师的授课方式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刘洋:第五期研究班是在2001年8约初开班的,当时的百利达工厂周边几乎没有其他建筑,百利达的厂区仿佛一片设计荒漠中的绿洲,二十几名来自全国各设计院校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设计师汇聚于此,经历了一场持续3周的设计蜕变。

当时研究班配备的师资堪称豪华:平日设计小白仰慕而不得见的超级偶像清水吉治教授,慈祥严谨的佐野邦雄教授,风流倜傥的大田尚作教授,以及来自百利达公司的本水裕次郎先生等一批驻场设计师作为主讲教授。期间,清水先生的马克笔加色粉的预想图表达技法惊艳了班上所有的学员,唤醒的Sketch欲望一发不可收,整个培训期间,几乎所有学员都在疯魔似的狂画草图。佐野和大田教授传授的KJ法、属性分析法、联想法和头脑风暴法填充了学员头脑中的理性半球,虽然融汇贯通仍需时日,但这一切都成为后来教学和工作生涯中受用无穷的设计和思维训练方法。班主任杨向东教授,当担课程翻译的宋铁桥教授,在学员晚上加班熬鹰画图的时刻,几乎是全天候陪同,杨老师和佐野老师甚至跟学员们完成了同样数量的设计方案草图,这种同吃同住的沉浸式教学方式也让作为业界生瓜蛋子的我们受益匪浅。

《设计》:研究班的结业课题“测”您是如何理解和完成的?

刘洋:关于“测”这一主题的理解,几乎所有学员都是从懵懵懂懂开始的。聚焦问题开启设计,现在看来似乎理所当然,但在当时是“艺术”风潮正盛的时代,回归问题本身依然让很多设计师无所适从,在佐野邦雄老师的反复解读和引领之下,大家才慢慢厘清思路。我个人则是逐步将计量和平衡的着眼点放在水面张力平衡上,借鉴水黾浮在水面上行走的灵动姿态,完成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虽然设计方案很粗陋,但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设计》:研修过程中,给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刘洋:研修过程中,佐野教授、大田教授、清水教授、杨向东教授几乎每晚都陪同学员加班,一起出图,一同探讨方案,各位任教老师在教学中的敬业精神至今难以忘怀。

《设计》:参加研究班后,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洋:研究班所传授的设计方法和思维工具,对国内设计界,尤其是设计教育界,产生了极广泛的影响。上个世纪之交,我国的设计专业数量正处在爆发式增长时期,招生规模扩大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师资缺乏,也急需将设计教育规范化。研究班所传授的KJ法、属性分析法、联想法、效果图技法等在各大院校广泛传播生长,几乎成为那个时代设计教育界最显效的一股力量,沈航的设计教育升级也是在那一时期启动的。我个人也是在参加了研修之后,才开始进一步将设计分析和表达工具明确作为设计流程的必要环节,贯彻到毕业设计和专业设计课程当中,教学中师生均在这一改变之后获得显著成长。

《设计》:随着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为设计师开设的培训课程也百花齐放,您认为当年的百利达研究班具有怎样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刘洋:百利达研究班是在中国设计发展最关键的瓶颈时期开办的,实际上为当时我国设计教育规模化时期提供了一个适用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思维工具和设计方法。而且这种通过培训青年教师来推动设计的有远见的教学设计,在中国设计教育界产生了一种可持续的、级数增长式的连锁效应,对中国设计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的提升作用不可估量。

另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收获是,研究班特别强调关于创新设计的问题意识和产业意识,这对我国当时工科性和综合性大学普遍存在的工业设计教育的“艺术化”倾向产生了强有力的纠偏作用。十届学员,200多名设计界有生力量,广泛分布在国内各大学和各领军企业,对后来我国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的百花齐放埋下了优良的种子。

《设计》:从个人职业角度出发,您认为现在工业设计师最需要怎样的研究班?

刘洋:工业设计发展至今,设计的对象和目标已不可同日而语,专业的内涵、外延、思维和表达工具都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设计已逐步走向了一个动态的,与产业发展和生活需要高度链接的专业。如果以十年作为一个知识更替周期的话,2020年则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知识更替周期。作为一个发源于机器时代,在我国制造业大发展时期快速成长的专业,工业设计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产业和社会环境。在高速互联互通的5G时代,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将高度渗透所有的产业和服务领域,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理念越来越凸显出其无限的商业潜力。同时,设计所带来的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处在这样一个高速转型期,设计教育的分化和变革必然再次启动,原来所固守的知识、方法、工具和技术都需要全方位的迭代革新。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产业,面对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设计再培训则将成为业界常态,研修培训的内容也将向更细分的设计领域和整合度更高的宏观设计两个方向侧重。

总之,百利达研究班十年坚持所培育的设计种子,已经在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界开花结果,且成功融入本土生态,并将继续在中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界衍生、进化、成长。

首页 赛事 公告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