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强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靳埭强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靳埭强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其艺术作品常展出海外各地,曾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地多次策划及举行个人展览,业内称呼他为“靳叔”,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靳埭强先生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並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在专访中,靳埭强先生谈到,拿一些代表中国的图腾元素做表面的呈现,就像我们带着面具说自己是中国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反映内在的中国心和文化思想。
《设计》: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第41年,香港回归31年,在这几十年中,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谈一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
靳埭强:1978年我曾经去广州美院参加一个学术交流,我的老师王无邪是团长,我是副团长,把当时香港新的设计理念带进来,还带去了我策展的一个香港设计展,带了七十年代最优秀的一些的设计作品去展览。三天的演讲我讲了三个不同主题,从设计的基本理念到平面设计的构成以及包装设计的理念。现场礼堂座无虚席,是一个非常难忘的记忆。1981年我作为香港正形设计学院的院长带领老师再次赴广州美院进行交流,当时感到广东美院的老师已经把当年带来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有所探索,学生的功课也很有起色。广州美院在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的学术交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设计教育改革,是领先的院校。我第一次在台上与他们交流什么是“设计”,他们当时不叫“设计”,而是称为“装潢”、“工艺美术”,我觉得这不正确,“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策略性创意工作,不单单是一种装饰、美化的理念。他们听进去了,很开放地去探索和推行这种新思维,开展设计改革。我觉得是非常难忘的事情。
《设计》:您曾在多所高校任教,您认为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各大高校有怎样的特色?外国高校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靳埭强: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与广州美院的交流为起点,1981年我带着在广州美院交流的展板去了天津,参加全国包装协会的年会,做了两个报告,进行了展览。九十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邀请我教授毕业班,又接受邀约到各地讲学。中央美院最早聘请我为客座教授,靳尚谊院长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开始要在中央美院发展设计教育,邀请我去做了一个个展,聘请我为客座教授。后来陆续和全国很多高校都有了交流。
这四十年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得很快,把古老的装饰和图案的概念改为现代设计的观念是非常大的改变。当年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也成为设计学科里最热门的专业,量发展的很庞大,产生一个很大的师资的问题,这也成为中国设计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我们也不能用普通学科来评估教学水平,不只单看学历,也要看经验方面来聘任老师,这个很难,也不容易改变。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院校的经验,就好像我,中学没有毕业,也没有专业的证书,都是用晚上的时间作为一名旁听生学习设计,最终也成为了专业的设计师,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在院校兼职授课,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香港学校这种不光看学历,还要看老师的专业水平的择师标准可以参考借鉴。
《设计》:近年来,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培训设计新生代,您认为课堂教学和工作坊相较,哪种形式更适应现代教学和实践?
靳埭强:课堂教学的方式是不能淘汰的,但是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跟着老师的指示去学习的教学方法要改变。我觉得这种由上而下的不对等的教学关系应该改变,我主张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学习,老师不应该仅仅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的材料,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多一些讨论,大家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工作坊是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的主动性、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更好的激发。工作坊中的学生不都是独立操作,跨学科、跨学院的不同背景的学生之间可以形成合作,一起探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能力、跨界能力,这对于未来创意产业是很重要的一种实践。
《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艺术与设计是怎样的关系?
靳埭强:对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各个学科来说,艺术的基础是很重要的。设计和艺术都是一个创作的工作,都有审美、艺术的成分,只是设计本身是实用的、有目标的创作,这点与纯艺术不同,纯艺术是艺术家个人主动的表现,把生活、感情发挥表现出来,感动别人;设计是为了解决人生活需求的问题,实现更好生活的目标而做的实用的设计。
《设计》:随着高新科技科技和创新材料的迅速发展变化,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是否有所变化?传达的方法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靳埭强:科技不断发展,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高新科技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工具和载体的变化非常快且大,设计的本质并没有变,我们如何利用视觉的元素去传播我们的讯息、抒发我们的感情是不变的。我用传统的观念看待高新科技工具,有一句话叫“意在笔先”,就是先有观念,之后才用工具进行创作。我们要用开放的态度面对新的工具,但不应该受工具的影响,要充分理解工具的特点,利用优点来完成我们的创意,而不是看新科技能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不要被工具牵着鼻子走,本末倒置不可取。
《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而您一贯注重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请您谈谈怎样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正确方式。
靳埭强:每一个地方的设计反映的都是当时当地的文化,所以我们中国人的设计服务中国市场,在这个生活环境里,我们的设计就应该反映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哲学思想,配合、促进这种文化的发展,将其发扬光大。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开始重新学习利用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注入我的现代设计当中,用现代的语言进行发挥。如果想达到完美融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我们的传统艺术、优秀的文化遗产都要好好地学习,深刻理解,
这个过程不是单纯拿里面的一些元素用到设计里,而应该是理解它的来源、理念、思想是什么,消化成为我们的营养,作为创意的源泉,融合创新,用当代的语言表现传统文化的精髓。拿一些代表中国的图腾元素做表面的呈现,就像我们带着面具说自己是中国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反映内在的中国心和文化思想。
《设计》:您多次担任国际设计大赛评委,还有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设计奖“靳埭强设计奖”,那么在您看来,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多大差距?
靳埭强:国际舞台上的优秀中国设计已经有一定的实力,获得国际大奖的设计不在少数,未来二三十年中国高水平设计师的队伍一定会更壮大。尽管如此,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来说,优秀设计师的比例还是偏低。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好年轻一代的人才,让年轻人知道什么是好的设计、好的创意,如何追求原创,注重尊重版权,抵制抄袭行为,追求原创。
《设计》:青年设计师应当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
靳埭强:我觉得年轻设计师不应该急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年轻设计师应该多找寻不同的方法去做设计,而不要着急确定风格,锻炼自己在主题、文化、审美上的提升,学习的时候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但也要尽量用自己的方法、思想去求不同,而不是用别人已经成功的方法、概念,要追求与众不同的手法、创意,即“求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审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风格。个人的风格是不重要的,风格应该是多元的,因需求而定,为客户量身定做,追求的是成就他人的风格,而不是自己的风格。
《设计》:做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如何继续学习?
靳埭强:我觉得视觉传达设计师要有审美水平、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客观的判断理解能力,能用最合适的方法表现,所以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如何去思考、创新、合作、跨界更重要。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不是平面的、单一的、二维空间的,它是多维的、跨界的,空间越来越大,设计师要终身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设计》:请提出一个您认为当下最值得业界讨论的话题并抛出您的观点。
靳埭强:物资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百年前的包豪斯“为人而设计”的宣言感动了我,在它的影响下,我用包豪斯的理论和审美观做了五十年的设计,然而现在我回头看,发现我们只为人而不关注环境资源和与我们共生的生物是不对的。当终有一天资源耗尽,我们将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应该关心万物,而不仅仅为人,于是就形成了我常常提及的“为万物设计”的观念。
《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大趋势是怎样的?
靳埭强:视觉传达不仅是二维的,而是多维的,不是越来越专,而是要打破界限,跨领域向更大的维度发展。设计师要勇于打破平面空间,向多维度跨界发展,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有更多机会创作初更好的作品。
《设计》:请您和《设计》的读者分享1-2个最近您正在关注或研究的理念/领域/问题。
靳埭强:我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当院长改革设计教育的时候,我很关心设计伦理的问题,我希望年轻人学设计,设计伦理教他做人做事,不光要学专业技能和观念,更应该注意什么不能做。有些事情是对人类有害的。我们为企业、品牌做设计,一定要知道产品是对人有利、对他者有利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不能恶性竞争、不贪污贿赂,不做伤害行业的事,比如拒绝价低者得的投标机制、不付费的比稿等,要建立一个有尊严的、有理想的、利他主义的设计师的操守。我写了一本名为《关怀的设计》的书,有理论有个案,希望青年和老师都能够关心设计伦理,并向这个方向努力。
《设计》:请您推荐一些值得视觉传达设计从业者及爱好者关注的资源,以及2019年海内外值得关注的业界大事。
靳埭强:广东大湾区的发展值得关注,是设计创意行业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应该关注的资源。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的发展日益蓬勃,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及邻近的各个城市都在不断发展进步,连成一个紧密的生活圈,里面有不同的市场、行业和人才。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播种到1997年前后开始开拓内地市场,在深圳开设了分公司,从最初的5个人已经发展到了30多人,也是靳刘高公司发展的主要力量。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很早就看到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设计行业的从业者、爱好者都要关注大湾区的资源。我的深圳公司刚刚搬到了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我将在二元桥办一个个展,希望届时能够跟更多的国内同行交流学习。
香港亚洲艺术节海报刊于《工农兵》杂志封底 1978
《平面设计实践》靳埭强着 1968
《平面设计原理》王无邪着 封面设计:靳埭强 1968
关怀的设计 2015
视觉传达设计实践 潘家健,靳埭强合着 2015
集一画院美术设计课程 海报 1977
水墨的年代 吕寿琨纪念画展 海报 1986
一丹奖 微志 2016
一丹奖 教育发展奖;教育研究奖 金牌 2017
补品店 包装1980
《现在香港之设计展》巡回展于广州美述学院展览馆及天津全国包装协会年度展览馆 1981
中国银行 行标 1981
香港正形设计学校学微,任交流代表团团长再度于广州美术学院举行交流活动 1981
手相牵 香港回归纪念银器 法国昆庭 1997
《元记》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刊 设计:吴勇 2004
靳埭强设计奖获奖作品集 设计:黄炳培 2005
靳埭强设计奖获奖作品集 设计:吴勇、胡冰晶、梁远苗、朱鸿琳 2009
为重庆设计城市品牌形象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