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侠

贾樟柯 导演、监制、作家

2017-10-16 22:10:30

贾樟柯,中国电影导演1970年出生于山西汾阳。

经历

童年的状况

1970年5月,贾樟柯出生于山西汾阳,中国北方一座不大的县城。县城外全是山和田地。贾樟柯父亲原在县城工作,后来因出生问题受到冲击,下放回了老家,在村里当上了小学语文老师。他母亲在县糖业烟酒公司门市部当售货员,贾樟柯还有一个大他六岁的姐姐,姐姐上学时在学校当宣传队员,参加演出的时间比上课多。

贾樟柯七、八岁的时候,曾听父亲讲过拍电影的事情。他父亲说自己小的时候曾看到一群前来山西汾阳拍电影的人,这个摄制组一度吸引了当时一群年轻人的目光。

初一的时候,刚学会骑自行车的贾樟柯就和一群伙伴跑到孝义去看火车,这一情景被他用进了日后的《站台》中。他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好,朋友很多,“上小学就有十几个结拜兄弟”,到了初中,他一半的朋友都辍学,没有工作,经常在街上混。而贾樟柯被父亲逼着读书,这样就只好放学了再和他们一起去玩,一群人继续到街上“横冲直撞”。他们曾在录像厅看了许多的香港武打片,正是九十年代香港片的黄金时代,年轻人看完武打片一身热血沸腾,出了录像厅就四处找茬打架。

放“黄土地”的太原电影院

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贾樟柯不想读书了,想找个工作干。这时他的父亲叫他继续读书,文化课不好可以学美术进山西大学。就这样,他来到了太原,进了山西大学办的美术班。他和几个画画的朋友一起住在太原南郊许西村。在许西村的铁路边,他接触到了当地的农民、卖水果的小贩、跑长途的司机。由于家里带出来的钱花光了,他开始自己找活干。因为在山大的美术班一天只上半天课,剩下的半天他就和朋友一道画影壁赚钱,他还给饭店画过招牌。这一时期被贾樟柯自称为“社会闲杂人员”时期,理由之一还包括他曾在三更半夜被叫起来接受身份盘查。

在太原学画的某一天,贾樟柯由于久等朋友不来,就独自闲逛到山大旁边的一家公路电影院,看了场叫做《黄土地》的电影,从影院出来后他萌发了一个“搞电影”的念头。他后来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说“我发生了一个事”,就是告诉父亲自己想试试去拍电影。他的理由是,剧本就是文学,他正好也做过一阵子文学青年,摄影就是美术,而他正在学美术,两样他都会的一加起来就是电影了。贾樟柯的父亲接到电话后不久就亲自跑到了太原查看,看到儿子还在画画,比较放心。

但对于贾樟柯来说,接下来的事,就是考北京电影学院了。

“青年实验电影小组”

最初他想考的是导演系,但怕竞争太大考不上,改考文学系。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贾樟柯骑着自行车走遍太原的书店,并最终买到两本和电影有关的图书,一本是有十几页电影知识的《美学概论》,还有一本《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剧本选》。

1993年,贾樟柯终于考进了电影学院的文学系,那时已经比班上许多人都大。在电影学院这段时间,贾樟柯得以比较系统了解电影史,看了许多“内参片”,接受了“独立电影”的概念,准备建立独立拍片小组。

1994年冬天,否定了许多诸如“大生产”、“前进”等文词上的创意,“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在贾樟柯等人的发起下成立。小组成员来自电影学院各系,资金来源于成员内部。其中包括大家的生活费、贾樟柯写电视剧本赚的稿费。读书期间他就写了许多影视剧本,当的是“光拿钱,不署名”的枪手。

“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出品了两部短片,《小山回家》和《嘟嘟》。而正是《小山回家》使贾樟柯结识了他后来的工作伙伴余力为

1996年,贾樟柯带着50分钟的《小山回家》去香港参加独立短片比赛,认识了余力为余力为虽在香港长大,但由于家庭环境影响,他比较了解大陆的社会状况。余力为很喜欢《小山回家》,再加上他觉得贾樟柯拍电影花钱很少,所以决定和他合作。从香港回京后,贾樟柯开始写下一个剧本,准备借助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给他的灵感拍一个30分钟的实验短片。正好到了春节,他准备回老家过完年就开始拍,于是他带上了余力为,回到了汾阳。

小贾回家

去电影局“喝茶”

“我们的十年”

贾樟柯的第一部长片剧本是《站台》,但因当时资金有限,故先拍《小武》。

《小武》

《小武》刚开始在北京小范围放映的时候观众评价非常低,贾樟柯认为是“恶评如潮”,他的一个朋友还告诉他脚踏实地的生活比搞电影要好。两三年后评论界的看法开始转变。

《站台》

用导演自己的话说,站台的诞生缘于一种“以时代为背景讲述个人体验的冲动”。

贾樟柯曾把自己从录像厅看片出来后找茬打架的经历拍进《站台》,虽然后来被剪掉了。

《任逍遥》

《世界》

《三峡好人》

涉足广告片

2007年12月20日,贾樟柯宣布执导电视广告片《中国式美丽》(2008),这是他继以时尚界为主题的纪录片《无用》(2007)之后再次执导类似时尚类别广告片,作为该品牌的长期代言人之一,张曼玉也参与了该片,这也是她首次与贾樟柯合作。参与此广告片的其他女演员还包括[[林志玲]]周迅[[田原]]赵涛,该片分为5个部分,由5位女演员分别演绎:张曼玉演绎“无限”的概念,周迅演绎“变”,[[林志玲]]演绎“瓷娃娃”,[[田原]]是“水”,赵涛担纲“多”的概念新华网新闻赵涛并肩张曼玉 倾力打造“中国式美丽”。该广告片于2008年初起在电视台播映。

作品受到的影响

文学

贾樟柯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东西,《山西青年》曾登过他一篇写“晋祠”的散文,到了十六七岁他开始写小说,离开山西的时候已经有小说发表于《山西文学》,那时山西作协因为筹备文学院还曾邀请过贾樟柯前来加入。

电影

香港电影

贾樟柯中学时代看了大量的港产片,这段长达六年看港片的经历使贾樟柯后来跟余力为说自己看得港产片比他要多得多。

观点

言论

贾樟柯语录

以下语录摘录自《收获》2006年第02期。

评价

琐闻

作品及荣誉

电影作品

  1. 《双雄会》(2008) (未证实
  2. 二十四城记》(2008) 担任编剧、导演
  3. 无用》(2007) (纪录片) 担任导演
  4. 三峡好人》(2006) 担任导演、制片人、编剧
  5. 》(2006) (纪录片) 担任导演
  6. 《我们的十年》(2006) (短片) 担任导演
  7. 《赖小子》(2006) 担任制片人
  8. 《血战到底》(2006) 客串演出
  9. 世界》(2004) 担任导演、编剧
  10. 任逍遥》(2002) 担任导演、编剧、客串演出唱歌剧的疯子
  11. 公共场所》(2001) 担任导演、剪辑、编剧
  12. 站台》(2000) 担任导演、编剧
  13. 小武》(1998) 担任导演、制片人、编剧
  14. 《嘟嘟》(1996)
  15. 小山回家》(1995) 担任导演、剪辑、编剧
  16. 《有一天,在北京》(1994)

电视作品

获奖

参考

访谈

  1. [[Source:Conversation Jia Zhangke Hou Hsiao hsien|侯孝贤、贾樟柯对话录]],录入:[[Wondersays]]
  2. [[Source:Jia_Zhangke_Interview_2006|贾樟柯2007年1月17日《中国青年报》访谈]],录入:[[阿梦]]
  3. 贾樟柯在《电影手册》的访谈]访谈人:[[Charles_Tesson]],翻译:单万里1999年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编译参考》
  4. [[Source:Interview with Jia Zhang-ke,director of The World(TIFF2004)|记者David Walsh于2004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对贾樟柯的采访]],录入:[[Wondersays]]
  5. 《收获》2006年第02期 后收录于《一个人的电影》

书目

首页 赛事 公告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