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丽江市“舍不得的丽江——丽江礼物”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12 09:34 截稿时间:2024-06-07 23:59 阅读量:466
一、活动宗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打造“舍不得的丽江——丽江礼物”进程中,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创意表达,推动文化创意人才提质增量,打造具有丽江特色的文创精品,不断提升丽江文旅品牌影响力。
二、组织领导
指导单位:国家图书馆,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丽江泸沽湖管理局
三、活动内容
2024年丽江市“舍不得的丽江——丽江礼物”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各独立设计人、各大院校艺术院系师生、创意设计类企业等公开征集符合以下条件的报名作品。
(一)作品类型
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家居用品、工艺品、饰品、时尚潮玩等实体创意产品。
(二)作品内容
1.内容上体现丽江地域文化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古城古建、自然风光、少数民族典籍等;
2.技艺上可与丽江特色非遗技艺、手工艺等关联,注重新材料、新工艺应用。
四、活动安排
(一)作品报名和征集阶段:即日起至2024年6月7日;
(三)作品公示和展示阶段:2024年6月21日至2024年6月23日。
五、奖项设置
(一)创意设计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对获得创意设计奖的个人或组织给予适当奖金奖励(奖金均为税前奖金)。
(二)优秀组织奖:若干,表彰组织工作先进单位,颁发证书。
(三)优秀指导奖:若干,表彰优秀指导老师,颁发证书。
奖项评选坚持质量优先,允许奖项空缺。
六、其他要求
(一)报名要求:报名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7日,参与作者需在截止日期前登录网站https://www.yuetu100.com/2024lj填报相关信息完成报名。基于公平原则,每个参与作者报名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3件。
(二)报送要求:参加投稿的所有作品需提供电子稿,每件报名作品提供3张12寸的实物照片和6张A3尺寸(297mm×420mm)的作品设计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为JPG文件,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片大小为5MB以上,版式竖、横均可。每件作品须附上简洁的创意来源、材料材质、制作工艺及背后的故事等作品文字说明(500字以内)和视频说明资料(3分钟以内),尽量突出文化价值、产品材质和商品价值。
(三)其余要求:入围终评的作品原则上均须制作实物产品(确有困难也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实物包装需保护完好寄送至指定地点。实物作品参与作者需自制外包装箱,要求坚固,便于搬运,贴统一标签(作品报名表)。若作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主办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报名作品原则上不予退还,如需退还,请在寄送作品时同步提供书面申请,在作品展览后与组织方联系及时取回,若三个月内不取回则视同放弃。入围信息和寄送时间等内容以邮件和电话通知为准。
寄送地址: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黄山街道青龙南路景誉家园3期21幢三楼“丽江礼物”文创征集活动办公室。
(四)版权和成果转化事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七、联系方式
(一)征集活动内容可咨询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电话(传真):0888-5183611。
附件:2024年丽江市“舍不得的丽江——丽江礼物”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作品报名表
识别二维码下载附件↓↓↓
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
中共丽江市委组织部
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5月10日
相关文章
- 2024「品博杯」非遗大师作品文创设计大赛2024-11-11 09:28
- 第二届全国孙中山纪念地文创设计大赛正式启动!2024-11-05 09:21
-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征集2024-11-01 09:35
- 2024镇江金山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公益传播设计大赛2024-11-01 09:02
- 六盘水首届“遇见臻好·凉都有礼”伴手礼创意设计征集大赛2024-11-01 09:58
- 最高奖金10000元!2024年“客家印象”文创产品设计征集中~2024-11-01 09:01
- 第六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始征集啦!2024-10-25 09:59
- 伊宁县文旅文创产品及设计征集活动公告2024-10-25 09:14
- 2024中国·济源“白银城”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开始了!2024-10-23 09:39
- “中国白·德化瓷”第21届全国设计大师奖主题大赛征集2024-10-23 09:53
2235644949@qq.com
QQ:2235644949
电话:18012620402
152524224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