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动态>【我的毕设故事】绘画系陈博贤:探索重彩写意画之路

【我的毕设故事】绘画系陈博贤:探索重彩写意画之路

发布时间:2021-07-08 20:25   阅读量:926


 

绘画系2015届本科毕业生陈博贤

       乍看上去,我的毕业作品具有西方现代油画的一些特征,而水性材料的层层晕染又赋予作品山水画般的东方意趣,使之异于西方绘画。我大胆尝试,运用国画的材料表现了国画中少见的内容,给人梦幻迷离的视觉感受。从题材上看,《夜未央》、《迷迭歌》描绘KTV中人们娱乐的场景,《醺》则是对家庭生活的再现。

       画有界,境无界。在方寸间传达无穷的意境是我一直追求的艺术理想。 

       墨为主、色为辅似乎已成为当今中国画的主要面貌。然而作为“丹青”,中国画是有灿烂的色彩史的。在平时的绘画创作中,我对光和色的表达兴趣浓厚。我看到在光影的作用下,物体的形态结构被打破,光影与形体结构重新交织组合,形成了新的视觉结构。这给予我很大的创作自由度。我不愿意放弃光产生的震撼的表现力和世界中变幻无穷的色彩关系。 

       我希望在深刻体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自己能运用科学的艺术规律,结合不同材料语言,并借鉴西方色彩审美观形成具有个人审美体验的意象化的画面。同时,透过个人生活情感经验和对社会的观察,传达作品的文学性、社会性。 

       这种中西结合的探索是我还不成熟的尝试,今后我将继续实践。 

 

创作中的陈博贤 

 初稿 

中间稿

《夜未央》创作过程图 

       创作过程中我遇到很多问题。以《夜未央》为例,我在画这张作品的时候,稿子修改了很多遍,思考并实践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开始我想用工笔填色的方式进行。这样画了几张后觉得不行,我决定去掉轮廓线,用没骨的方式画。然而我始终没有抛开形体结构和物体固有色对色彩结构的影响,过于注重物体本身的形态。光的流动感,色彩的相互影响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我决定打破边缘线限制,从西方印象派绘画汲取营养。这样一来,我发现作品渐渐有了一些眉目,物体的固有形虚化了,呈现出一定光晕的效果,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形成了一些意象化的东西。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表达出一种不明光线造成的混沌造型观。 

       在我的作品里,我希望一切客观因素成为我画面审美表达借用的元素,而不是表达的最终目的。色彩最终的呈现效果除了这些之外更需要受到我内心的影响,我“感觉”中的颜色是更重要的。 

       而KTV场景之所以打动我,不只是因为灯光色彩的变幻交织形成的审美结构。对KTV娱乐行为本身的体会,对KTV中大家心理状态的体验,也是我创作的原动力之一。这些东西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来的,让我联想到人性本身,联想到社会环境,让我主动去对照自己的生活和内心。这是我创作的动机之一,在我看来也是一件作品感人的原因。 

陈博贤毕业作品 

 

《迷迭歌》(指导教师:陈辉 教授)  

《醺》(指导教师:陈辉 教授)

  

《夜未央》(指导教师:陈辉 教授) 

陈博贤水墨作品 

《风起白山玉浪涌》2014 

 

《风物》系列 2014  

陈博贤粉画作品 

《一路向西-一》 2013 

《尘封》 2012

 

 

 

 

 

 

 

工业产品文创设计赛群:546975142
标志广告语征集赛群:499797200
大赛咨询微信:zhengjifabu
Copyright © 2009 - 2021 苏州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73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