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进内部空间观看的纸浆雕塑《蜕》
发布时间:2021-07-23 22:13 阅读量:1014───作者介绍───
巫其
1990年出生于台湾高雄
2012年毕业于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1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师从魏二强副教授
2016年入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博士, 师从林乐成教授
展览与发表
2016学术发表《学院雕塑》27辑-2当公共雕塑介入空间走进生活
2015巫其创作个展「贰零壹参.捌月.贰拾伍」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园区
2015高雄市客家文物馆户外展
2015教育部台湾、港澳及华侨奖学金二等奖
2014教育部台湾、港澳及华侨奖学金三等奖
2014”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2014 第17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参展
2013垦丁盘古拉巫其户外创作个展
2013艺术空间高雄雕塑协会联展
工作简历
2007乙级美容师证照
2012与台湾世界展望会合作帮助弱势家庭堤香画室美术老师
2012参与方惠光教授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大型公共艺术模型制作
2013高雄雕塑协会会员兼行政助理
2014北京文艺网合作艺术家
2015清华大学毕业电影剧组化妆师
巫其2016《蜕》竹與纸纤维 350*180*160CM
创作理念
《蜕》用纸浆与竹材料创造了一个可以进去内部空间的雕塑,这个空间就如同自己的保护壳,人的内心往往是脆弱不安的,这也代表我来到新环境的一种状态,一方面把自己保护起来但同时也在转变自己并且逐渐适应环境,壳是核心思考方向,我创造一个仿生物型态的外壳,这个外壳可能会随着需要而再衍生出某些形态,这些形态代表着外在和面对社会环境的应变手段及不同面貌,也可能因为时间长了或是外来的力量使它们遭受破坏,纸浆材料它同时拥有安定与不安的矛盾状态,纸浆材质的触感与色泽感相对坚硬牢固,同时它又有温暖柔弱的效果和本质。作品刻意保留了报纸纸浆原有的灰色调,使人感受到一个复杂混沌的状态,同时也隐约承载了报纸的信息含义,不管是纸表面的肌理或隆起的竹脊都有着丰富的综合材料表现和艺术语言,作品着重于内在情感层面的表达。利用造型、光线以及悬吊的位子高度等手法刻意引导观众能够进入作品内部空间观看,让观者也能与我所创造的仿生外壳产生关系,但每个人可能会因各种不同的想象或经验而有不同的想法与感受。
http://v.qq.com/page/k/q/w/k030046ctqw.html
(腾讯视频)
《蜕》现场作品纪录
作品是一种交流的媒介
《蜕》主要表现材料选用竹跟纸,除了材料既有特性外还有一个概念在里面,在古代竹跟纸都是拿来作为记事的载体,也正是沟通交流的桥梁,"沟通"、记事、"交流"等是我作品语言的关键词,连接此材料与我想表达的事物的关系,我认为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一种语言媒介,而我创作的最大宗旨就是交流与沟通,作品最终完成后的状态是希望观者能进入我的作品内观看的,其背后隐藏着我希望通过作品能与观者交流的愿望。
《蜕》糊纸浆
记录了内心的一个历程
一开始喜欢纸浆材料就是源于它的朴实肌理和温暖的性格,尤其它的一次塑造成形的特点,我喜爱的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作品最后呈现的方式与氛围。随时让我和作品之间又产生了新的火花,每个阶段我都有可能加入新的想法或使用新的材料以及衍生出新的形态。纸浆是可以一次性塑造成形的雕塑材料,做纸浆雕塑它具有一个过程的把控和体验性,从开始到结束必须所有过程都经由自己体会与感受而随时调整,这个过程记录了内心的一个历程。
《蜕》展览现场
《蜕》展览现场
纤维材料特性打破旧有的观看方式
通过纸纤维材料材质的轻盈特性制作出有别于以往传统雕塑的观看形式,突破架上雕塑的空间局限,以悬吊的方式呈现,与人等高,观众可以将头探入雕塑内部观看,让作品的观赏有多向多维的自由度。下部开口空间可容一人进入,周围刻意阻挡外在的干扰,这是一个独自感受与思考的空间。雕塑外部主要在型态造形上下功夫,除了衍生物的摆放与骨架线条的美感外刻意留一些眼睛近距离能看的小孔洞,透出微微的光线,吸引观者能主动向前观看。
《蜕》扎骨架
《蜕》竹骨架结构 整理与局部
传统技艺的当代解读
很多中国的艺术家使用本土文化的元素,通过传统的工艺技法去呈现当代的思维,如施慧用编织技艺做了一系列装置;又如年轻艺术家李洪波,用一种借纸拉花民间玩具工艺放到艺术的结构中加以利用。而我的创作也是尊寻着这条思维模式进行,从对于纸浆材料的特殊情感延伸至探讨纸与骨架的关系来呈现立体造型与空间关联,从最原始的根本寻起,研究了民间工艺的纸扎技法,除了纸浆表面的语言又加入了竹骨架的形态,不仅是对材料有了理解,对工艺技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层面的体悟。
《蜕》內部空間
《蜕》局部与细节
创作过程与纪录
创作过程感的体现在作品中是很重要的,包含:选竹、绑竹、烤篾、收集报纸、制做纸浆,以及接合处如何处理、骨架结构的体积大小与承受程度是否合适、如何把控竹纤维的韧性与牢固性、纸纤维的干湿收缩程度的拿捏、光影的设计等等,此次没有使用以往熟悉的材料以及雕塑手法,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与自我突破,从这次毕业创作的过程中都获得了许多实验出来的宝贵经验。

相关文章
- 在顺德也可看广美毕业展!00后设计师大胆畅想未来工业2022-08-04 15:27
- 在顺德也可看广美毕业展!00后设计师大胆畅想未来工业2022-08-04 15:27
- “推门者”——2021清华美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作品精彩发布2021-07-29 20:52
- 清华美院染服系2021届研究生辛颖荣获深研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导师张树新荣获“荣誉证书”2021-07-29 20:56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沙龙(第12回)在教师沙龙空间举行2021-07-29 20:45
- 2021毕设故事 | 赖星宇:“无想之想”—基于脑机交互的聚焦式冥想科普体验设计2021-07-29 20:06
- 2021毕设故事 | 李春晖:内·境2021-07-29 20:37
- 【2020毕设故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2020届艺术硕士学位邓朝龙:《印纹之美》2021-07-29 20:32
- 穿梭无限 | 2020年清华美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作品线上发布会隆重举行2021-07-29 20:22
- 【2020毕设故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艺术学硕士毕业生力俊星:《烟云》系列2021-07-29 20:37
2235644949@qq.com
QQ:2235644949
电话:18012620402
15252422412(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