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动态>【研究生毕业展】2020清华美院陶瓷系"云毕业展" I 陶瓷因你们而改变(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展】2020清华美院陶瓷系"云毕业展" I 陶瓷因你们而改变(研究生)

发布时间:2021-07-26 10:35   阅读量:885

(2020届线上毕业展厅入口 | 陶瓷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CERAMIC DESIGN

陶 瓷 艺 术 设 计 系

系主任寄语 |

2020年的毕业生注定是会被学院的历史时常记起和谈起的特殊一届。因为你们在这样一个年份,伴随国家和世界经历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并用特殊的方式展示了你们的作品,让所有人见到你们是如何在毕业创作时间被压缩到无法透气的极限中,克服身心的困难,为我们呈现了你们最精彩的青春才学与光华。

陶瓷专业的特殊性恰恰需要在漫长时间中建立起泥土形式与人的深厚情感,这漫长而复杂的工艺过程是陶艺作品之所以感人的灵魂所在。你们面对短而又短的毕业创作时间,除了在工坊间日夜操劳,基本别无他法,这也是传统陶艺人最真诚最朴素的方式。而线上展览的设计又占用了你们大量的“额外”时间,但你们却并未因时间和创作条件的受限而稀释你们的学术水准,你们的毕业展览和毕业答辩,给了所有人了不起的答案。

几年来,你们每一个进步总是不断给老师带来惊喜,你们在这里学会了制器,学会了创造。你们的毕业作品呈现了你们所受的良好教育,和你们独特的对世界的认知。你们借助陶瓷艺术获得了与历史与传统与生活的渊源厚养和心手相应。因为我相信陶瓷艺术所蕴含的从技术到艺术,从束缚到自由,从追随到创造,从现在到未来,从物质的感知到精神的提升的全方面的润物无声,深深地改变了你们。

艺术要做得不同非常不易,艺术的不同,其实是要做到如何保持各自心灵的不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由你们通过各自富于才情的艺术形式来传递,是老师对你们最深切温热的期盼。

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

白明

( 2020届线上毕业展厅 | 陶瓷艺术设计系 )

( 2020届线上毕业展厅 | 陶瓷艺术设计系研究生展区 )

迷 - 域

作者 | 刘佩洋

指导教师 | 白明

作品主题围绕迷宫展开,分为两个系列,分别侧重单体塑造与组合形式。这里我们可以将迷宫理解为在神秘、未知的空间中探索。

迷宫在实质上是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转化。借助迷宫这一意象和充满未知体验的陶瓷材料,探讨迷宫的空间体验感和蕴含的时空观,通过创作实践,进一步用陶瓷材料将迷宫作为装饰语言与造型语言探索迷宫的空间表达,表现迷宫引发的对时空的思考,对心灵的启迪。以陶瓷材料为主与综合材料的结合,希望为迷宫空间赋予更多细微而深刻的情感。

( 迷-域 | 刘佩洋 )

( 迷-域 | 刘佩洋 )

( 迷-域 | 刘佩洋 )

镜 中 的 幻 影

作者 | 孙嘉羚

指导教师 | 白明

玩偶是最古老的人类玩具之一,也是人们认识自身的媒介。人们摆弄玩偶时,会将欲望与幻想投射其上,借助玩偶来体验理想自我,在扮演游戏中获得满足。

《镜中的幻影》一系列的作品的创作理念正是来自于我对于玩家与玩偶之间奇妙的情感联结的研究,希望能借助这些作品,充分地展示出陶瓷BJD这一玩偶门类的工艺之美,探索这种艺术形式的可能性。并希望陶瓷BJD的魅力也能够被更多人所欣赏与关注。

( 镜中的幻影 | 孙嘉羚 )

( 镜中的幻影 | 孙嘉羚 )

( 镜中的幻影 | 孙嘉羚 )

再 生

作者 | 陈思含

指导教师 | 郑宁

昆虫的坚硬而精密的外骨骼常使我联想到复杂精细的人工机械,我由此思考到生命体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二者在当下的界限似乎在逐渐模糊。

自然的生物拥有精确的仿佛经过人工设计的构造,人们希望使利用技术赋予机械生命。我以现有昆虫的形态作为基础进行再设计,将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进行解构,异化,再重组,弱化了生物的感觉,增强了人工的痕迹和机械感。我的再生昆虫既来源于自然形态,再经过人为的改造,成为介于两种状态之间的样貌。

我希望作品能再现昆虫精巧的身体结构,让作品仿佛真正的生物一样,具有可动的特性。因此参照了球形关节人偶的设计方式,将造型根据昆虫的头、胸、腹、足等部分进行拆分,将作品各个部分解构为独立的组件,强化了人工机械的感觉。再将各个组件利用可活动的球形关节结构进行连接。一组作品间采用相同尺寸的关节,可通过分解和重组改变成更多的造型。

( 再生 | 陈思含 )

( 再生 | 陈思含 )

( 再生 | 陈思含 )

印 纹 陶 系 列

作者 | 邓朝龙

指导教师 | 邱耿钰

我的作品都是利用陶瓷印纹工艺进行创作的,印纹工艺是一种古老的坯体装饰方法,不仅具有加固胎体的实用功能,还具有美化坯体的装饰作用。

这种工艺并不依靠釉色、画面取胜,带有朴素、原始的工艺特点,体现了一种单纯、质朴的审美趣味,与今天人们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趋势相吻合。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尝试着从印纹内容、工艺方法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总共制作了四组创新作品。

( 印纹陶系列-印纹壶 | 邓朝龙 )

( 印纹陶系列-古文陶书 | 邓朝龙 )

( 印纹陶系列-福禄寿喜罐 | 邓朝龙 )

( 印纹陶系列-这不是奢侈品 | 邓朝龙 )

故 城 草 木 深 & 城 迹

作者 | 杨莎莎

指导教师 | 白明

我的创作是以审视反思城市化进程中,物质与文化遗留所形成的废墟景观为主题。废墟是一种凝固的时空观,产生于历史又消逝于历史,而我关注的并非是存于过去历史中的遗迹,而是当下真实的社会状态,既有个人对过去记忆的追思怀念,更是对我们生存现状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反思和寄托。

我欲将这种时空观下的真实状态通过自己熟悉的材料语言赋予诗意的表达,将这种情感赋于材料之中。铁与瓷,两种具有截然差异历史与文化属性的物质材料经过火的洗礼碰撞交融于一起,这种置换的属性好似在时代冲击下新旧力量的对抗,给予人视觉与心理感受上的割断,而这两种材料的对抗性最终维持在一种异样化的和谐状态之中。

( 城迹 | 杨莎莎 )

( 故城草木深 | 杨莎莎 )

( 城迹 | 杨莎莎 )

生 如 夏 花

作者 | 高明

指导教师 | 王辉

《生如夏花》取材宜兴紫砂原矿段泥,塑荷花造型茶器。以小红泥作局部装饰,以紫砂器传统手工拍打成型工艺塑扁圆形壶身,以双层荷花花瓣装饰于壶面,壶盖上的莲子若隐若现,仿佛一阵微风吹来,莲蓬与荷花都随风摇曳。

整套作品包括提梁茶具一件,花插一件,荷花瓣茶盏五件。创作思路来源于对夏之荷的挚爱,荷花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飞翔着的生命精灵,诠释着生命的辉煌灿烂。

( 生如夏花 | 高明 )

( 水边的阿狄丽娜 | 高明 )

( 弦乐四重奏 | 高明 )

( 弦乐四重奏 | 高明 )

生 生 之 韵

作者 | 方梦瑶

指导教师 | 杨帆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除却自身形态之美,种子孕育生命象征希望,它们遇到合适环境就生根发芽,脱去种皮破土而出,代表着挣脱束缚、打破桎梏的对抗力量,微小的生命体内也可以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生命的生生不息最令人感动。

作品源自对种子形态及其寓意的感悟,结合陶瓷工艺和造型设计要求,将外部复杂的凹凸纹络与整体饱满的形态结合创作而成的陶瓷器物系列。全部选用紫砂泥料手工创作完成,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器物自身的光泽和手感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与使用者产生联系,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环境中,保留一份单纯造物的初衷与追求。

作品分为不同系列,加深部分种子表皮肌理形成孔洞作为香器或花器,借用传统器型丰富外部装饰作为茶叶罐等器具,将千丝果特点鲜明的线条元素提取转化运用于茶具之中,整体表达器物质朴又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 生生之韵 | 方梦瑶 )

( 生生之韵 | 方梦瑶 )

( 生生之韵 | 方梦瑶 )

脉 & 花 非 花

作者 | 陈洁

指导教师 | 刘润福

毕业作品以褶皱元素为创作基点,尝试通过陶瓷材质外在变化的细微表现,探索褶皱内在的细腻情感。

褶皱间微小的变化起伏,传递组合成大的画面层次,这种由微小到宏大的情感交流形态,引发我对于微小与宏大之间情感转换的思考,从而通过作品去表达个人对于褶皱情感观念的理解。

在作品呈现效果上,期待表达东方的意境之美,采用了青釉及白泥的材料,利用简单的色彩,通过繁与简的对比,衬托出褶皱的细腻形态,最终营造出一种繁富而宁静的气氛。

( 花非花 | 陈洁 )

( 花非花 | 陈洁 )

( 脉 | 陈洁 )

( 脉 | 陈洁 )

(图、文:陶瓷艺术设计系)

工业产品文创设计赛群:546975142
标志广告语征集赛群:499797200
大赛咨询微信:zhengjifabu
Copyright © 2009 - 2021 苏州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73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