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动态>【2020毕设故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艺术与科技(信息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学士肖岚茜:《身份镜像 / Human′》

【2020毕设故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艺术与科技(信息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学士肖岚茜:《身份镜像 / Human′》

发布时间:2021-07-27 14:21   阅读量:1059

肖岚茜

福建福州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信息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学士

2020年免试推研,信息艺术设计研究方向

作为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她认为:“新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为新技术应用而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当关注技术发展给人类未来带来的潜在问题,思辨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身份镜像》云展览效果

导师的话

肖岚茜的毕业设计《身份镜像》用交互装置的形式,探讨了当前人的属性被数据化,同时人工智能的独立生成能力不断发展等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并从伦理的角度进行了反思。该作品利用所采集的观者信息和 AI 换脸技术生成观者在虚拟世界中的多个 “身份”,通过镜像的形式呈现给观者,作品还借助人工智能和 H5 技术,使得这些独立的“身份”在移动端和观者进行对话,促使人们反思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交织的身份与人格问题。

该毕业作品探究了数字世界中人的身份问题,通过合理的逻辑假设和让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式,呈现给人们既合理又荒谬的场景,引发人对于虚拟世界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创作过程中,肖岚茜执着探究,认真迭代,不畏困难,疫情期间,仍坚持实地的制作,力求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其对新技术思辨的解读使其呈现出一种未来的、神秘的、引发人思考的气息。

——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吴琼

《身份镜像 / Human′》

未来网络身份伦理反思

“《身份镜像》是一个交互体验装置,旨在通过AI换脸和H5技术,用采集的观者数据生成观者在未来网络世界中的多个‘身份’,并使这些独立‘身份’在移动端与观者进行对话,以反思大量个人信息被数据化采集并复制之后带来的技术伦理问题。”

未来网络身份伦理

从人类数据化到人工智人

如今,随着身份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物数据正在被大量传输、储存、复制于云端和各种各样的设备当中。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牵引下,诸如Dadbot、Neon等人工智人的出现,又让我们看到了生物数据在网络世界中拥有独立智慧的可能性。但正如哲学家斯拉沃热 · 齐泽克在解构《黑客帝国》时表达的担忧——“删除或改变我们的数字身份可能会把我们变成‘非人’”,技术在给人类创造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身份伦理问题,人们在享受网络身份带来的便利和“虚拟化身”提供的自由、快感与想象力补偿的同时,还可能面临身份追踪、身份盗窃的风险,与身份认同、身份分裂、身份迷失的危机。

所以,我希望在我的毕设作品中对未来网络身份伦理问题展开思辨:当个人信息越来越多地被数据化采集并复制,甚至在未来网络世界中出现了独立的意识和行为,生成了你的“身份”镜像,你是否会对你的“身份”镜像产生身份认同?你对身份决定因素的定义会是名字、形象、基因,还是意识、情感或思想?你是否可能面临存在感或存在价值的消解与重构?

面向这些问题,我提出了《身份镜像 / Human′》的交互装置概念。通过AI换脸技术,观者能够在实体装置中看到自己在未来网络世界中的“身份”镜像。这些镜像拥有观者的面部、身型和昵称特征,又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而拥有独立的意识,甚至能通过观者的手机主动和观者进行对话。

《身份镜像》概念草图

《身份镜像》系统概述

《身份镜像》体验流程

可体验的未来

从身体到身份,从镜像到对话

为了引发观者对于虚拟世界的身份伦理问题的思考,我通过未来推测和逻辑假设设计了未来网络语境下观者身份被镜像复制甚至产生意识的场景,从镜像到对话,用合理又荒谬的形式为观者创建可体验的未来。

在实体展览中,观者首先会在实体装置中看到自己身体的镜像复制,它们存在于未来网络世界中,拥有和观者相似的面部、身型和昵称,但也与当下的观者有些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于形象和行为上。我设计了三种形象来体现未来网络场景中观者可能发生的变化。

“身份”镜像基础形象迭代

形象一基于意识上传、肉体退化的未来想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人类能够在网络中存储自己的一切数据甚至意识,人类的生命不再依赖于肉体这一短暂载体,而在网络中永恒。

形象一 · 意识上传、肉体消失

形象二基于人体联网、人类数据化的未来推测。植入式芯片和柔性屏的成熟能够让人类也成为万物互联的终端,人类器官的一切变化都将可视化于网络之中,皮肤也将直接成为交互的媒介。

形象二 · 人体联网、人类数据化

形象三基于性征隐藏、性取向自由的未来愿景。当肉体不再是人类生存于世上的唯一载体,生育不再是人类繁衍的唯一方式,那么性征和性取向也不再受社会伦理观念的禁锢,真正达到自由。

形象三 · 性征隐藏、性取向自由

“身份”镜像换脸生成后,会主动通过分享二维码的方式,与观者建立好友关系,通过引导性对话,启发观者对身份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并搜集观者的讨论和反馈。引导性对话本身不包含任何主观态度倾向,但会通过多角度的追问来尝试动摇观者的固有印象,促进观者更深层的反思,确定观者的真实想法。观者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中,通过对话窗口,主动了解镜像、作者和作品,或者与其他“身份”镜像创建群聊对话。

“身份”镜像对话机制设计

“身份”镜像对话演示

作品的软件实现分为数据库、输入、处理和输出4个部分。“身份”镜像的基础形象和对话机制作为预设被储存于数据库当中,装置在线下展出之时将通过摄像头和微信扫码的设备和行为搜集观者的面部和昵称信息,通过人脸融合API将搜集的观者面部数据替换入形象预设中,最终通过Processing输出视频画面,通过观者的手机呈现对话页面。

《身份镜像》技术实现

疫情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实体装置的搭建、测试和展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未知的疫情走向,我也曾像身边很多同学一样,一度陷入是否要换题的迷茫与纠结,想要放弃交互装置另寻毕设方案。感谢我的导师吴琼副教授的指点和鼓励,在我每一次摇摆不定甚至即将放弃之时帮助我坚定决心,让我坚持这个开题前就已经酝酿、迭代好几个月的想法,排除万难实地制作。

在疫情稳定下来后,5月初,我就近寻找场地,用有限的材料搭建了《身份镜像》的初步原型,模拟测试了体验流程,并完成了影像素材的拍摄。非常感谢Seeeklab以及福州金池装饰对场地物料的建议与支持。

《身份镜像》装置原型搭建

最初版本的“身份”镜像,是1:1完全复制的真实人类形象。但在对交互装置进行原型测试之时,被试者反馈,完全复制的形象并不能让他们体会到未来感。所以在之后的形象迭代时,我融入了意识上传、人体联网、性征隐藏的概念。

《身份镜像》装置原型测试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给毕设期间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此,非常感谢每一位在低谷时期给予我安慰、鼓励与精神支持的朋友们。

(资料提供/肖岚茜)

工业产品文创设计赛群:546975142
标志广告语征集赛群:499797200
大赛咨询微信:zhengjifabu
Copyright © 2009 - 2021 苏州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73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