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动态>【我的毕设故事】工艺美术系张一璠: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的毕设故事】工艺美术系张一璠: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发布时间:2021-07-23 17:44   阅读量:1186

张一璠:工艺美术系2015届硕士毕业生

导师:林乐成

    2008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专业,2012年7月本科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9月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攻读艺术学硕士至今。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兰德 英国诗人      (杨绛译)

        从本科到硕士在纤维工作室的七年里,自然主题的表达一直都是我作品的主旋律,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做作品试验,是我最大的创作乐趣,这个过程中能发现更多材料美的可能性,然后用材料结合自己的状态去表达想要表达的,是最享受最快乐的过程。创作过的作品媒材有皮革、丝纸、衣架、刷锅用的海绵、柳条、矿泉水瓶、扣子、丝瓜等等,媒材均是源于生活中最常见的,最随手可得的,纤维艺术让我意识到,创作灵感散布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角角落落,只要你看得见。

        纤维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能将最常见甚至废弃的材料重新再利用,整合、创作实现其意想不到的审美价值。

        我的毕业作品主要源于对自然的热爱,继而以自然主题和自然媒材两个方面引发的创作灵感,纤维艺术中的媒材和技法表达多种多样,能选好一种与自己情感表达相吻合的材料是缘分。

 

 创作灵感-丝瓜

第一件作品:《丝·缘》

材料:丝瓜

尺寸:3125pxX3125px,

工艺: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

研一的时候,在材料市场被丝瓜这一自然材质所吸引,丝瓜本身即是自然色,可食、可用、可赏,材质本身是源于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最易得的生活用品,但也时常容易被忽略,得之偶然,爱不释手,这种媒材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欲望,我用它创作了一系列的丝瓜作品中,有大的丝瓜和小的丝瓜之分,肌理结构有不同的美感,我发现它,它诠释我,灵光从接触中迸发故称之为丝缘,一种我与丝瓜的缘分。 

 

    自然光下《丝·缘》 

       大的丝瓜,其切面肌理像极了古代的圆形窗棂,圆中有方,内部结构似窗格的纹理,别具韵味。小的丝瓜肌理形态又有所不同,同时丝瓜这种天然媒材也容易给人以温暖亲和美好的感受。当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因此,我将自然媒材融入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作品内圆外方的构成形式,由大大小小的圆形丝瓜切面组成渐渐向外扩散的圆形光波,且在内部加入灯光,呈现“窗外爽秋色,窗里暖华年”的意境,丝瓜材质本身就是天然温暖的自然色,更似一轮温暖的阳光,晨光熹微,洒落人间,照亮一切,似曼妙身姿,轻舞飞扬,给人们在视觉和心理上获得无限温暖。 

 

     《丝·缘》属于我和丝瓜之间的缘分:我发现你,你诠释我

 

        社会生产力急速发展的今日,快节奏的生活给为了生计而终日忙碌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之间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渐渐的,人们开始习惯于对周围的景象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在城市,放眼望去全是人工景观,风景是所谓的现代化,人们逐渐忘记了自然本质的样子。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麻木浮躁的精神却在渐渐扩展蔓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无奈和诱惑使人们逐渐失去自己。人们渴望找到和抓住某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依托。 

       艺术不仅仅求得自然的一片形似,艺术和自然密不可分,而且艺术要创造比自然更纯粹美妙的世界。无论是现代材料的运用表达还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本着对自然和自然媒材的热爱,启发我主观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作品形式和主题与媒材之间的感情深度表达,希望我的纤维艺术作品能够给现怅然若失的人们,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给过往遗落的情感得到短暂的回归了。 

其他丝瓜作品欣赏:

        从传统窗格纹样到丝瓜瓤材质作品系列联想

                    窗外爽秋色,窗里暖华年

 

作品:《碧落黄沙》

材料:毛线

工艺:高比林编织

尺寸:3125pxX3125px

作品说明:

        作品《碧落黄沙》和《红峡谷》源于在拉斯维加斯沿途看到的山脉和大峡谷,从手绘稿到编织完成,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作品名为“落碧黄沙”,用传统的高比林编织技艺创作而成,借此表达在落碧和黄沙之间,在天和地之间,在那一刻我似乎变成了一个透明体,在这片静穆的景色里,尤其是在远处天际间,看到某种与人的本性一样美丽的东西,也许这是一种彻底回归自然、心灵与之交融的一种状态,是所有创作者不断追求的境界,我想用我的眼和手去记录这份壮观和兴奋,去记下我和大自然的一次深刻的神交和敬慕之情。 

 

作品:《红峡谷》

工艺:织绣技艺

尺寸:3000pxX2000px

作品说明:红色大峡谷神奇壮丽,层峦叠嶂,悬崖陡壁,顽石耸立,气势磅礴,险象环生,各种山形地貌悠忽转换。在空旷的红色峡谷之顶,我的头脑沐浴在清爽的空气中,思想被提升到无限的空间中,所有卑下的自私都消失了,人在空中,如在梦中。

 

        感谢敬爱的导师林乐成老师七年来给予我在艺术道路上无限启迪,感谢洪兴宇老师给与我人生道路上的细心指导和教诲,感谢纤维工作室的兄弟姐妹们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喜欢用自然材料表达美、创造美

        本科四年

        研究生三年

        七年时光

        纤维、艺术交织的生活、已渗入灵魂深处 

        清经七载穹庐至,远山一片白云末。在毕业之际,在美院A区我筹备了个展“末·至”,时间是7月10号下午四点到7月15号;清华美院七载,从2008年的夏天开始到2015年的夏天结束,告别,总结,新的开始,艺术之梦一直在路上……(图、文:工艺美术系2015届硕士毕业生张一璠)

 

导师林乐成老师评语:

    张一璠同学的《丝-缘》,用丝瓜做纤维媒材,以平面及浮雕式造型去呈现,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且独特。本来美食美味的丝瓜在她的手中变成一种具有可塑性的新纤维与新视觉,特别是透过灯光所呈现出来的天然肌理,是被演绎了的抽象形态,新颖讨喜。

    灵感来源于域外旅途的《碧落黄沙》,是她带着与大自然神交,对大自然敬慕,选择了高比林进行情感表达,画面中微妙的色彩,是通过经纬交织变化而成,有如丝绸上的渲染,亮丽而又柔和。同为有感而作的《红峡谷》则为一种新綉制工艺,自由的线条在富有弹性的疏密组合中产生着光与色的千变万化。

    三件作品虽用三种不同材料与工艺,但都基于作者对自然主题与天然媒材最纯粹最深情的思考与眷恋。

工业产品文创设计赛群:546975142
标志广告语征集赛群:499797200
大赛咨询微信:zhengjifabu
Copyright © 2009 - 2021 苏州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73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