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动态>【2021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工艺美术系

【2021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工艺美术系

发布时间:2021-07-27 14:28   阅读量:1298
图片




图片图片



  系主任寄语


对2021届毕业生而言这是一个难忘的毕业季,疫情依然威胁着人类,它将会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同学们用自己的作品来记录历史,慰藉心灵。这次毕业展仍是一个特殊的展览,线上线下毕业展对同学和老师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工艺美术是美术学院传统特色的专业,有着传承、发展,创新的重任,教学中讲究工艺实践,材料探索,观念表达相结合,鼓励同学们从兴趣出发,材料、工艺,技术多元融合,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实践,强调动手。


今年我系毕业硕士研究生16人,毕业设计作品共计26套;创作题材多样、主题突出,作品反映了各自对艺术的理解与反思,特别是对疫情生活的感悟。


此次线上线下展览,意义超出了一个普通的毕业展览,“毕业”是你们艺术生命的开始,你们即将走入社会,祝你们一帆风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8年,我院发挥自身优势,秉承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理念,整合相关资源,与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了传统工艺美术文物修复硕士研究生项目组,旨在为国家培养拥有工艺美术专业背景的综合型文物保护人才,为文保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项目首届招收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9名研究生,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也在此向社会各界汇报他们学习的经历与成果。


                                                                          

洪兴宇 教授

工艺美术系主任



图片


 《 游人归而禽鸟乐 》 

作者 | 尹振斌

指导老师 | 程向军

作品造型灵感来源于汉代漆器耳杯的形式,表现在木枝干上休憩的鸟类意象。整个装置长约3米高约2米,底座为擦生漆的天然树干,内部有凹槽,装有机械传动。

图片



 《 红楼十二钗 》 

作者 | 江颖

指导老师 | 李静

以古典小说《红楼梦》对“金陵十二钗”女性人物的刻画为创作核心,结合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服饰,基于拟态美学,将这十二位各有特色的人物与其代表花签相对应,设计了十二套用于汉服的玻璃佩饰。

图片



 《 穿过罗森桥的女工 》 

作者 | 岳明月

指导老师 | 洪兴宇

《红纱轨迹—烟火》描绘了对生命起源的想象。作品灵感来源于中世纪壁毯《启示录》。通过在水光纱上进行数码制版刺绣,运用4种色线构建血液、新生儿、器官、撕裂的皮肤等元素,构建一幅孕育烟火般的灿烂景象,延续了作者对生命系列的探索。

图片



 《 FREE 》 

作者 | 曹真

指导老师 | 洪兴宇

灵感来源于七巧板,最早作为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流行,7块随心搭配出不同组合。设计毯希望以这样的形式,给当下年轻人提供更多元的单元地毯选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空间和个人喜好选择搭配,随心所欲

图片



 《 关于太阳与向日葵的设想 》 

作者 | 王韵骁

指导老师 | 关东海

用红色霓虹灯模拟太阳意象,制造出一个场域,假设向日葵的“向阳性”不存在单向的主从关系,二者之间便产生了有趣的不确定状态。

图片



 《 机窗外的风景 》 

作者 | 王莹

指导老师 | 唐绪祥

飞机带我们起飞、降落,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处风景到另一处风景,有时机窗外的白云开放在山谷里,有时落日的余晖洒在大海上,有时漫天的繁星布满整个天宇,有时磅礴的大雨洗刷了黎明的寂静。

图片



 《 无人折返之境 》 

作者 | 黄继娴

指导老师 | 李静

单向前行的人生,没有回头重来的选项,每个抉择都将影响深远。《无人折返之境》是《人格插片》系列中的一件,该系列通过透明玻璃和冷加工工艺结合,探究“个性”的构成,以及个性对抉择和生活状态的影响。

图片



 《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工艺复原研究 》 

作者 | 王楷余

指导老师 | 王晓昕 俄军

本作品基于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文物为例,进行工艺复原研究。在论文中对觚型器器型与纹饰进行溯源工作,而后论述了掐丝珐琅工艺的来源途径,产品用途与工匠群体。并对清代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流程进行具体分析与实践。

图片



 《 故宫符望阁漆纱工艺复原 》 

作者 | 刘方舟

指导老师 | 杨佩璋

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一层明间南向宝座的栏杆罩镶嵌着一组貌如金纱窗的漆纱隔心。类似的隔扇装修不仅在故宫,甚至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符望阁保护修复过程中,发现漆纱隔心存在损毁严重、工艺失传、复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次毕业实践即是对此漆纱进行工艺复原,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学习,梳理漆纱制作所需的工艺技法和工序步骤,为日后文物的原样复原工作打下基础。

图片



 《 寻找·粉彩H5 》 

作者 | 刘帅希

指导老师 | 祝卉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当往日记忆中浮现洗染的片段,当青年拾起布满尘埃的瓷片,当时代开始寻觅属于粉彩的故事,新的生命悄然萌芽,却在数字化的世界中川流不息。

图片



 《 沉浮 》 

作者 | 华春榕

指导老师 | 程向军 段勇

《沉浮》系列莳绘漆器主要运用了莳绘技法对一组文房器物进行纹样装饰,是对研究课题《髹漆类文物中与金属材料相结合的工艺及修复研究》的一次实践过程。漆器像山水一样高低错落于展台,像生命长河中的起起伏伏。希望作品能呈现出柔和静谧的气息,让心沉浸。

图片



 《 宁寿宫花园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制 》 

作者 | 吴胜杰

指导老师 | 王建中 杨佩璋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是紫禁城内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已知的唯一一件大漆工艺用在古建筑外部装饰的文物。其上的黑漆描金主体纹饰——皮球纹,是我国传统纹饰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201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佩璋老师带领传统工艺美术文物修复研究生团队,承接了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制项目。作者吴胜杰作为团队成员之一全程参与此项目,并负责原文物考察、资料整理、纹饰汇总、项目进程规划,项目实施等工作。经过历时一年对原文物考察、资料整理、纹饰汇总等前期准备工作,2020年10月起至今,文物复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图片



 《 凤鸣 》 

作者 | 胡新梅

指导老师 | 关东海 方北松

以仿制的文物图案为灵感,提取出传统荷包图案中花朵、凤鸟等元素,结合源于明代的“非遗”缠花技法与铜版纸、玻璃等辅助材料,将传统与现代、平面与立体相融合进行的尝试性创作。

图片

图片



 《 淄博窑黑釉粉杠花口瓶修复 》 

作者 | 蒋圣东

指导老师 | 王建中 杨佩璋

此次毕业展所展览的作品以修复与复制为主,修复围绕淄博窑宋金时期的陶瓷制品,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传统大漆工艺。大漆脱胎工艺应用于古陶瓷修复,其稳定性、耐久性、相容性都优于石膏等材料。黑漆的黑色温润典雅,宋代黑釉的黑色光亮油润,这两种黑色都是东方工艺文化与审美的代表。

图片



 《 彩绘漆卮制作工艺流程 》 

作者 | 谢玮

指导老师 | 关东海 方北松

作者依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对湖北云老墓出土的这件彩绘漆卮进行了分析检测、保护和修复;依据科学检测结果对彩绘漆卮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据分析,漆卮表面应还有用矿物颜料粉末和漆调制后绘制的蟠螭纹饰,因文物在出土前长期处于饱水状态,出土时表面的粉彩装饰几乎已全部脱落。为了呈现彩绘漆卮的制作工艺,将制作过程进行分解展示,分别为:木胎、上底漆、粗灰、细灰、面漆、彩绘。

图片



 《 光影满洲窗 》 

作者 | 谢宇欣

指导老师 | 王建中

满洲窗是岭南地区建筑中特有的装饰符号,通过套色玻璃刻画出岭南文化的流行装饰图案。在阳光下,房间内充满满洲窗营造出的绚烂光影。

图片





资料来源 | 工艺美术系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王颖琪 冯佳琪



图片

工业产品文创设计赛群:546975142
标志广告语征集赛群:499797200
大赛咨询微信:zhengjifabu
Copyright © 2009 - 2021 苏州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73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