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动态>【2020毕设故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2020届硕士毕业生曹一涵:《OUTER SPACE》

【2020毕设故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2020届硕士毕业生曹一涵:《OUTER SPACE》

发布时间:2021-07-29 20:26   阅读量:1038

曹一涵

湖南郴州人

2013.07 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2017.07 保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硕士,师从臧迎春教授

2019.07 获得米兰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2020.07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硕士学位成果

2019.12 首届军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4.06 第二届“圆洲杯”全国休闲服饰设计大赛铜奖

导师的话

信息时代为智能服装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服装开始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通过设计创新使用户更好地感知自身与外界的关系,从而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

曹一涵同学对柔性石墨烯加热片进行再设计,探讨了人、服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人们冬季传统穿衣模式。

该生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考虑了用户的穿着体验、身体穴位等因素,在技术和造型方面形成了有效的设计模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臧迎春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

“我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何谓真实?我甚至质疑这个宇宙,我想知道是否它是真实的,我想知道是否我们都是真实的!”--------菲利普·迪克

二十一世纪,是资源丰富与无限虚无的时代。在研二这一年我参与了清华—米兰理工大学的双学位交换项目,主修时尚系统设计。在攻读学位期间,有幸参与了米兰乔治阿玛尼室内设计项目课题,课题强调了年轻一代的消费人群对品牌所带来的变革挑战。千禧一代消费人群占据市场主流,他们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红利,成长中大多没有经历严重的物质短缺,因而他们更具备消费升级的主观需求。

米兰乔治阿玛尼室内设计课

这为我最终的毕设选题迎来了契机。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了在北方的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女性的穿衣选择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体现在羽绒服,棉服等类别上。对于注重搭配,有穿衣偏好的女性来说,轻薄的外套又不能满足保暖需求。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决定探讨“人、服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一款轻薄的女性智能加热风衣,引领新时代背景下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并逐步展开接下来的设计研究工作。

女性穴位研究

为了更好地分析出石墨烯电热膜在女性人体上的合理布局,笔者对女性人体脂肪分布以及排汗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女性人体的湿热度高的地方位于腋下、胯下。女性人体脂肪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带是胸部、腹部以及臀部。因此在选择石墨烯电热片的放置区域时,要避开汗腺发达的身体部位,如腋下;选择身体脂肪含量低的地方进行放置,例如后腰、肩膀等处。

肩膀和后腰含有诸多穴位,例如肩中腧穴和气海穴等,石墨烯电热理疗能够使肩部的气血运行得到改善,让肌肉得到放松,组织粘连能够减轻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石墨烯电热片的放置区域

手机APP界面设计

概念版

灵感来源于赛博朋克,Cyberpunk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反乌托邦式的未来主义背景往往侧重于“低生活和高科技的结合”。

效果图

基于被服学以及女性人体经络穴位的研究,本课题通过严谨的理论探讨和设计实践,旨在充分挖掘出智能电热服新的发展方向。将着重于智能电热服场景细分化,性别差异化,使用功能化等方面,希望本课题能对当代女装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衷心感谢导师臧迎春教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感谢清华大学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与支持,感恩!

(图、文提供/曹一涵)

工业产品文创设计赛群:546975142
标志广告语征集赛群:499797200
大赛咨询微信:zhengjifabu
Copyright © 2009 - 2021 苏州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7333号-2